新闻搜索 >>标题/内容:
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
——用制度管人,按制度办事
华仁集团内部培训材料
2017年3月11日
一个可以传承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,好制度的影响往往比好领袖更长久。常言道:“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”。守江山的关键在于治理,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。制度是一个企业的灵魂,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坚固基石。如果说管理是树木,那么制度就是滋养万物的土壤。只有肥沃的土壤,才能培育出茂盛的植物;只有健全、完善、合理的制度,才能使企业实现规范有效的管理。
一、华仁制度的建立、完善和宣贯。
何为企业制度?我的理解就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,是企业的游戏规则。华仁制度已经陪伴了我们32年,可以说它是华仁发展的基础,大家在同一“游戏规则”下,共同遵守,共同执行,并不断完善。就如同一个国家的法律,人人知法,人人守法,全民素质将会大大提高。一个企业到了一定规模,也需要更健全的制度和规定,把全体员工的行为约束、统一起来,使企业在扩大发展中能少受损失,提高工作效率。
1、华仁制度的建立。
华仁制度的建立是从1984年开始的,那时裴董事长临危受命刚接任企业负责人,公司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,可称得上一个“三无”企业,无人才、无资金、无资产。公司仅有河边一幢三间二层的楼房,还有一个不到300平米的小院子,企业产值仅有50万元。裴董事长上任后就提出了“积极开拓求市场,加强管理求效益”的经营理念,并立即着手制订企业制度,和当时新的领导班子一起编写了300多字的《经营管理制度》,虽然只有薄薄几页纸,但已包含了承包责任制、奖赔条例、上交积累等规定,在当时的情况下,已实属不易。
2、华仁制度的完善。
制度不是一朝建立的,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一个有生命力的制度必定是在不断变化的,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,因为只有高水平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低成本的投入,形成高效益的产出,以抗击行业起伏,扩大市场占有率。华仁制度已经经历了三十余年的修改、补充和完善,84年至今一本本的经营管理制度在公司荣誉室的橱窗内摆放着(大家可以去看一下),从84年的300多字到现在的8万多字,有的书页已经泛黄。公司制度从起草、讨论、修改、签发到实行,可以说耗费了管理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,对实际应用中难以实施或未设及到的还要再修订、删除、增补,逐步改进、完善,以达到适合公司的管理需要,这其中都凝结着所有管理者思想的精髓,可以说是华仁三十年来留下的脚印。每年春节前后,集团管理者都会对各项管理规定进行调整,特别是裴董事长在春节放假期间还在对制度进行修订、完善,可见对制度的重视程度。
3、华仁制度的宣贯。
管理制度调整好后,每年年初华仁都会召开宣贯会议,对制度的调整和完善进行阐述,让员工了解、理解、认同制度,让一切管理行为变得系统而规范。宣贯结束后希望所有员工提出反馈意见,让许多员工参与到制度的修订过程中来。华仁制度经历了三十余年的修改、补充和完善,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发展需要,但在落实执行等程序中,由于个人理解及其他原因还存在着许多不作为之处。而在此过程,我们的部门负责人、分公司经理以及项目经理必须要肩负起责任,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,指导和监督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各项制度,并落实到每一位责任人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性,制度的执行力。
二、用制度管人,按制度办事。
1、“人管人”的弊端。
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过一句话:“人是感情动物,是有私欲的,把人放到一个位置上,赋予他一个无边的权力,实际上是把他放在悬崖边上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”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。揭露出了“人管人”最大的弊端。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,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制度来约束他,放任的结果必然是滥用职权、中饱私囊,损害公司利益。
中国人还有一大特点:讲人情、讲关系。这一个特点,构成了我们的处世哲学:关系优先、人情其次、规则最后。绝大多数人想办一件事之前,先'谋人',就是先考虑办这件事相关的人和我有没有关系,也是就“走关系,开后门”。企业管理者如果总是先讲究人情,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放在最重要的地位,这样的管理,容易造成赏罚不分。该处罚的不罚,该淘汰的不淘汰,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。
可见“人管人”的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,对企业的危害也是巨大的,包含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,因为尺度把握不一,会出现不公平,从而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。
2、“只有用制度管人,才能真正管好人”。
卓越的管理必然是科学的管理,科学的管理就是要用制度管人、按规章办事,要依靠合理的制度和运营机制来规范员工行为,这是一个公司成熟的标志,也是公司平稳发展的保障!
现华仁也在逐步向制度管理进行转变,以前我们以感情管理为主,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给予了最大的信任,赋予了最大权力,但为何这三十年来资金流动性如此差,公司还是“两手空空”?为何每年年终分配大家不能开开心心歇年?华仁有很多人在搞管理,工资待遇不比其他企业低,工作环境也不比别人差,为什么我们做的活却收不到钱?为什么每一项目的盈利那么少?可见我们以前的感情管理是失败的,并没有为华仁带来好的收益,只有用制度管人,按制度办事,才能真正为华仁带来生机和公平。现在我们的分公司经理和项目经理都签订了考核协议,希望分公司经理、项目经理都应全面负起责任来,对往年造成的潜亏,特别是自己签字的更要承担责任,把存在的问题、发生亏损的原因拿出来,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逐个弥补掉。如果因自己工作失职、侵占资金、盈利转移、挪用材料、高价发包、高价购材或吃回扣造成的亏损还不积极处理,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。
华仁现在之所以这么强调制度建设,目的是用规范化的制度来约束管理者,避免管理者滥用职权。因为人管人,难免有漏洞,而且人是有感情的、有弱点的,而制度却能避免这些问题。在同一制度下,确定明确的岗位管理条例,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、怎么去做、怎么能做好;哪些事情能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。该淘汰的淘汰,该换岗的换岗,对双方都有好处:对被淘汰者、换岗者自身,有一个反省的机会,知道在哪儿摔倒了,再从哪儿爬起来;对于企业,可以把更有才干、更有责任心的新人补充进来,使人员得到更新,为企业增添新的活力。
3、人情归人情,事情归事情。
人毕竟是感情动物,用制度管人并不是不通人情,我们在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,也应辅以人性化化管理。在全球500强企业中,凡是有30年以上的历史的企业,都注重两种管理模式并举:人性化管理加制度管理。换言之,就是管理要人性,执行制度要严格。
管理者在管理的时候可以讲人性,也必须讲人性,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执行制度,学会扮演黑脸。如果都是“你好我好,大家好,”办事不讲原则,不顾公司规章制度一切以感情为重,管理混乱,运行无序。最终是员工干得没劲,任务难以完成,目标无法实现。如果领导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不严肃、不严格,那么是很难服众的,很难树立起自己的威信。比如我们在选择供货商、分包商的时候,有亲戚朋友想参与也可以,但必须在同等条件下,只要材料质量好,价格优惠,做得活好,我们可以优先考虑。做管理者就要有管理者的样子,工作归工作,朋友归朋友,决不能把私人感情和管理工作混为一谈。任何一位管理者,如果既想当员工的领导,又想当员工的哥们儿,那么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,最后也很难做好员工的哥们儿。也就是说,想要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,到最后一种角色都扮演不好。相反,公事公办、私事私办,反而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,也会获得领导的认可。
用制度管人,就必须创造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,因此绝对不能把“人情”放在第一位。“人情”只有运用得恰到好处,才能发挥其效用。人情用在工作努力、有贡献的员工身上是一种爱护和精神鼓励,会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动力。用微笑去鼓励远比严厉说教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。领导的严厉批评要是善意的,不然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管理者运用“人情”,换句话说是感情投资,可以唤起员工更大的精神动力,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。但是,如果“人情”用在不努力、投机取巧、对上对外一套自己做一套的人身上,则不但是浪费,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,会给项目造成亏损,也会使领导失去大众信任。对于这样的人,只有不客气地提出警告,施加压力或者干脆淘汰。这样做,并不是让你做冷酷无情的人,人可以有情,而市场无情,只有用市场的标准来要求员工,才是用人的上上之策。
当然,严肃地执行制度,与人性化管理、以情感人的做法并不矛盾,对这些做法仅限于工作之余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。如果员工做得对,就给予表扬和奖励,如果员工做得不对,就严肃地予以处理。至于平时生活中,管理者还是可以放下架子,和员工成为朋友的。
三、
制度遵守无小事,制度遵守无特权。
在这里我想问大家:“公司里谁最大?”很多人都会说:“老板最大”。真实的答案是:“制度最大。”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。老板只能算他的权力最大,老板的理念、管理方式和实现的目标只有通过制度、规定、守则才能具体实施和执行。
1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要常怀敬畏之心。
《明史杂俎》记载,朱元璋有一次问群臣,天下何人最快乐?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乐,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,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最快乐,而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:“天下守法者最快乐”。朱元璋听后大悦,夸赞万钢“见解甚是独到”。可以说,“天下之事,成于惧而败于忽”,只有有所敬畏,才能做到“有所为、有所不为”,才能保持清醒头脑。常言道: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。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员工,要时刻视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悬在头顶的“三尺利剑”,心存敬畏,做到行所当行,止所当止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没有特权。制度不只是针对普通员工的,而是针对公司所有人员的,这里面包括了所有管理人员乃至公司的老板。如果管理者内心认为,制度的制定不过是为了约束普通员工,管理人员可以跨越制度,违反制度而不受到责罚,那么将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。老板的威信得不到认同,一定是口服心不服。
有个“热炉”法则,形象地表明了制度是不容许跨越的。制度就像火炉一样,不触犯不知道炉子是热的,触犯之后,必然会烫伤手。如果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时候有这种决心,不徇私情,不怕制度落实不到位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,就是热炉法则的典型案例。诸葛亮很喜欢马谡,但马谡为了表现自己,立下军令状要求诸葛亮派他出兵结果却战败。面对爱将的重大错误,诸葛亮没有顾及私情,而是挥泪将其处斩。所以我们的主要管理者,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,严格遵守制度。有些管理者之所以跨越制度,原因在于时刻想着自己是领导,有了这种念想,特权思想就容易作怪。其实,管理者想要做到严格遵守制度,最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员工,放下架子,少些自我,保持一颗平常心,从内心深处严格地执行制度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好员工的榜样,才能体现出制度的公平性、公正性和严肃性,才能在员工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。
2、制度面前奖罚分明。
处罚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,绝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,不是为了向员工发泄怨气。处罚目的是要让员工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,违反了公司制度中哪一条。同时,还要让员工明白,什么样的错要付多大的责、承担多大的代价,到底是值100元,还是值500元?这样,员工犯错后无话可说,只能认罚,而且还会心服口服地去改正。这就是处罚标准,一定要合理。千万不能随意处罚下属,随口开价,那样会让员工没有安全感,最终会使企业不安全。
同时任何责任都不是独立的,而是一个链条、一个整体。因此,表面上是某个员工犯错了,要承担责任,但实际上其他人也要为此负责。只不过有主要责任、次要责任之分或直接责任、间接责任之分。一般来说,主要责任人是错误的直接引发者,应承担50%—60%的责任额度;次要责任即协助责任,主要是因为没有及时提醒或制止而应承担的责任。次要责任人一般要承担20%—30%的责任额度。还有一些责任谁来承担呢?答案是管理者,管理者即犯错者的直接领导有监管责任,因监管不力,当然要承担责任。一般来说,他的责任额度为10%—20%。公正地划分责任额度,并不是为犯错者寻找庇护,而是为了让大家都对这种错误引以为戒。更重要的是,让犯错者明白自己的行为与整个团队的关系,从而积极地改正错误,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。比如我们在质量、安全检查中出现问题,不论是质量员、施工员、安全员,就连项目经理、工程部管理人员都要罚。因为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,有96%是人为原因。因此,加强人为因素的预防,检查监督工作非常重要,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。管理者在检查中一切要从严管理,对查出的安全管理不合格、安全隐患等问题,责成项目部定人、定时间、定措施进行整改并复查回复,并将存在问题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批评、教育。公司每季度对项目部实行考核、打分、排名,奖优罚劣,当季兑现。
除了罚,我们也有奖,在每年年终公司的表彰总结会议上,都会对华仁优秀员工、优秀集体及项目部等进行表彰奖励,奖励的数额高达百万元,大大超过罚款数额。
3、制度约束没有例外,没有理由、要从小事做起。
“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”。制度约束没有例外,要慎始慎初,从小事严起。在重大问题上,要自觉遵守制度,严格执行制度;在自认为的小问题上,因为容易被忽视,所以更要自觉遵守制度,严格执行制度。要高度自觉执行制度,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,从自己做起,从小事做起。比如,参加会议和培训时,手机应该开启静音,手机铃声会影响会场气氛,比如下班时应关闭所有电源,这些小事最能体现出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。
四、好的制度,在于执行。
制订好的制度要宣贯让全体员工学习理解并牢记在心,这就叫 “制度上墙”。有了规范的规章制度、工作职责,我们全体员工就有了管理和办事的依据,工作的标准。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执行,任何人不得违反,如有违者应当按规定批评教育甚至处罚,这就是“制度下墙”,也就是制度的执行。2014年裴董市长就提出了“学习年、管理年、计划年、执行年、提高年”作为引领华仁各项工作的指南,可见对执行力的重视。执行力,对个人而言,就是把想干的事情干成的能力;对企业而言,执行力就是把战略计划一步步落实的能力。我认为制度的执行需要不折不扣,监督体系需要刚正不阿,需要透明直接。人都是有弱点的,有私念,有目光短浅的时候,但制度可以弥补这些人性的弱点。
1、没有制度是可怕的,有了制度不执行更可怕。
一个企业工作的好坏,队伍有没有战斗力、凝聚力,能否做到政令畅通,令行禁止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制度执行得如何。规则就是规则,确定下来的规则就要坚决执行。而制度就是企业管理的“法条”,管理人员既要自己模范地遵守,还要督促员工执行,执行的好坏就体现在企业的执行力上。没有制度是可怕的,有了制度不执行,即“有令不行,有禁不止”也同样是可怕的。有了制度不去按章办事,违者不追究不处理,制度就形同虚设,这是管理人员严重失职不负责的表现,也是对公司制度的践踏。企业无法发展,最终关门。恪守制度和执行制度都代表了一种素质、一种品质、一种责任。制度是由人来制定、参与和执行的。一个制度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。很多时候,并不是我们没有制度,而是我们没有踏踏实实去监督和执行。无论多么好的制度,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,就变成了一纸空文,更重要的是,不重落实一旦形成习惯和风气,将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有效运转,甚至会导致公司的衰败。
相反,有了好的制度大家都能去严格执行,就一定能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力和作用。华仁在14开始对直营项目的材料进行统一核价采购,制度刚刚实行时遇到很多阻力,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,经过两年时间,现在看已成效显著。从大宗材料的集中采供到二、三类材料的集中核价,从材料招标比价到合同签订执行,从材料验收入库到材料调拨、废料处理,都已纳入企业的材料管理体系,材料的质量、数量、价格均得到了控制。如果当时我们遇到一些阻力就放弃,那么再好的决策和计划也会失去价值。有一道算术题:90%×90%×90%×90%×90%=?这个答案是59%。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,这个等式告诉我们,如果每一项制度在执行的时候,都打10%的折扣,连续五次这样的折扣,结果整个制度只有59%落实到实处,最终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2、执行制度的人最关键。
好的制度在于执行,制定好的制度只是第一步,关键是要执行制度的人。很多公司管理得不好,不是没有好的制度,而是去执行的人,所以制度定了,认可了就要全力以赴去做,中层管理人员就是制度的执行者,我们每天面对的员工,现场问题,质量问题,安全问题都必须按制度去做,制度执行的同时要向员工说明理由,为什么要这样去做,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,更要讲明制度面前是没有人情的,如果人情和公司制度混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做不好。
2015年我们对招投标、预结算、直营项目、合同、材料采购等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和调整,我们执行制度的人都能做到以身作则,廉洁自律,把好每一道关,特别是对各类合同严格把关,实现了全公司工程项目线上审批,彻底杜绝了线下签订合同的情况发生,规避了合同风险,减少了纠纷的产生。通过招投标和核价制,各项目招标、分包价格得到了有效控制,现大部分价格和个人承包项目价格相比已差不多,形成了公司自己的价格体系,这是我们的一大进步。
3、落实制度,重视汇报制度。
无论是下属落实制度,还是执行任务,都应该重视汇报制度,也就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沟通、反馈。通过沟通和反馈,上级可以全面了解任务的执行情况,了解制度的落实情况。当下属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,上级可以给下属一些指导和帮助,从而保证下属的执行力。当然了我们的上级也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,而应该到现场去观察和了解执行情况。
如果不养成沟通、及时反馈的习惯,管理者就不清楚员工是否真的听明白了自己所交待的,不清楚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,不清楚员工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问题,也就无法给员工指导和帮助。如果一个下属出门不知去向,更不知道做了什么,那他的工作就是浮虚的,因为他没有可以汇报的内容。汇报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,口头形式有电话和面对面汇报两种,书面形式包括邮件和纸面汇报。具体采用哪一种,大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定。汇报要有目的,有想法,有重点,要实事求是,不能弄虚作假。
4、制度面前,功劳大于苦劳。
很多人没有得到奖金、没有获得提升、没被评上优秀员工时,会不自觉地抱怨:“太不公平了,为什么没有我呢?我辛辛苦苦为公司工作,没功劳也有苦劳啊!”
不错,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苦劳。他们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干了十几年,可能经常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,可能在某项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。但是,有苦劳又能怎么样呢?
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混了十几年,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,成绩平平,建树甚微,这样的苦劳我们就不要去攀比表扬和批评了。如果一个人在某项工作上花费了很多精力,但是却把这个项目搞砸了,影响了企业的效益,作为领导要有一个好心态分析,可以批评也可以鼓励。
毫无疑问,答案是很明显的。苦劳虽不是贬义词,但很多时候却并不是什么好东西,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苦劳,并不见得自己多么有能耐。所以,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苦劳当功劳。相反,苦劳太多、功劳太少,很可能是对公司和个人资源的浪费。
举个例子,一个农民买了一些西瓜种子,因为勤奋施肥照料,西瓜长得很好。如果全部卖出,能获得两万块钱的收入。但天有不测风云,不知道怎么回事,西瓜染上了一种毒虫,一夜之间,好好的西瓜被毒虫啃得体无完肤。农民嚎啕大哭,说自己辛辛苦苦,老天却不公平。然而,并非老天不公平,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预防害虫,导致西瓜收成糟糕,没有为顾客提供甘甜的西瓜,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利润。
事实上,执行任务、落实制度也是这样,不管你花了多少心思、花了多少精力,如果最终的结果不能让人满意,那么你付出再多也徒劳。因为我们要的是结果,重要的是你给企业创造的价值和利润。
赚钱是社会繁荣的重要途径,如果做不赚钱的工作,倒不如一开始就别做,做了也没有意义。功劳的意义远大于苦劳,而执行力就是着眼于功劳、业绩,关注的是结果。企业员工因岗位分工不同,不可能每个工作岗位、每项工作都能创造利润,但每项工作都有其对内、对外的表现,能产生直接、间接效果和利润。只有重视功劳、结果、执行效果的人,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,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。否则,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关门大吉,哪怕是微软、通用、海尔等大型企业,如果员工没有执行力,没有创造业绩,企业的一切发展都是空谈。
以前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,可我们忙碌的结果是:应收款居高不下,工程项目出现亏损,我们的苦劳又有什么意义呢?因此,现在我们的直营项目经理都必须签订一份“军令状”,即项目承包合同,合同中包含了年度考核内容和项目考核内容,这样做的目的使项目经理明白自己要执行什么样的目标,达不到目标就拿不到高薪。所有员工也是一样,每年年终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一年的表现和所创的业绩,给员工进行考核。当然,每个部门负责人也有自己的工作目标。这种考核面向所有的 人,没有谁可以搞特殊,都必须按照这个规则和制度办事。我们需要的不是苦劳,而是功劳。
五、用制度和文化建立员工的企业归属感。
制度是文化的沉淀,文化是制度的精华。企业制度更新导致了文化的积淀,文化的积淀又导致制度的更新。通过贯彻落实华仁制度,品牌经营不断升级,必定追随一支不断成长、胸襟更开阔、心态更成熟、更富有建设性的华仁团队。有着清晰的方向感、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层队伍,有着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,有着坚决执行力的中层队伍,有着最广大的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基层员工队伍。
在大多数人的眼中,建筑行业的特点就是“脏、乱、差”,特别是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,接受的教育也不全面,靠劳力、汗水挣钱生活。华仁需要这一批善良的工人,更需要有专业,有文化的管理团队。社会上对施工企业是有偏见的,事实上许多承包人也确实存在着诸多不足,我们无力改变整个行业,但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,学了建筑爱建筑,进了华仁爱华仁,大家要有“企业是我家,发展靠大家”的主人翁意识。40年来,所有华仁人都渴望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最出色的贡献赢得社会尊重,这就是华仁文化的力量,我们所编写的《华仁企业文化一、二、三、四》是企业40年来的文化精华,值得所有华仁员工学习和感悟,从而进一步增强华仁的凝聚力、执行力和创造力,为实现华仁“百年伟业”发展目标努力。
认真看待和衡量我们的员工,特别对新招聘的大学生,我们要继续发扬华仁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优良传统,要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。年轻人要挣钱、成家、承担家庭责任,我们要留住人才,待遇不能低,不能认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做,我们以前是怎么怎么样的。我们要给年轻人机会,要给年轻人要求,年轻人也要在工作中对碰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,一起搭建好华仁舞台,让更多的人在华仁舞台上求生存、求发展,共创华仁未来。
六、落实制度,携手共创未来。
首先,有一点希望与大家取得共识,就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去突破困境。经济形势越是严峻,我们越是要咬紧牙关,坚忍不拔,下定决心,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。决不悲观,必须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。在这基础之上,重要的是要认识到“逆境是成长的机会”,企业就是应该通过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。
回顾华仁发展的历史过程,华仁的发展是在坎坷中不断成长,裴董事长呕心沥血32年,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萧条,但是,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每一次闯过萧条期后,华仁又得到了发展。
企业的发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长作比喻的话,克服萧条,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“节”来。经济繁荣时,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,没有“节”,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。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,就形成了许多的“节”,这种“节”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,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。
40年的艰苦奋斗,40年的酸甜苦辣,实践证明,华仁一路走来没有错,有坎坷,有酸甜苦辣。相信在裴董事长的带领下,全体员工的努力下,华仁一定能够开拓光明的未来。
版权所有:华仁建设集团 电话:0510-80188888 传真:0510-80188111